close
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,
東鄰北京人民大會堂,耗資26.8838億元人民幣所打造而成的劇院,
國家大劇院由法國建築師保羅˙安德魯(Paul Andreu)設計,
整體工程於西元2001年12月13日開工,於9月25日試營運


國家大劇院占地約為118930平方公尺、建築總面積約為149520平方公尺,
國家大劇院的中心建築為殼體造型,殼面由18398塊鈦金屬板和1226多塊的透明玻璃組成,
特殊的構造讓帷幕有迷人的視覺效果,夜晚撲朔迷離的景色讓國家大劇院呈現魅惑的風情;
「人工湖」位於殼體外圍處,面積約為35500平方公尺,
以京城水系作為設計理念,水循環的系統使得在冬季不結冰、夏季不長藻,
在藝術氣息瀰漫的劇院內營造出水波流動的生機

國家大劇院北入口與地鐵天安門西站相連在入口處設有售票廳,
走過波光粼粼、夢幻仙境般的80米水下長廊,
從橄欖廳乘扶梯而上便進入了大劇院內部的公共大廳,
三個專業劇場展現于眼前:中間為歌劇院、東側為音樂廳、西側為戲劇場,
三個劇場既相對獨立又可通過空中走廊相互連通。
歌劇院2398席(含站席),主要演出歌劇、舞劇等;音樂廳2019席(含站席),
用於演奏大型交響樂和民族樂;戲劇場1035席(含站席),以上演戲曲、話劇等為主。



「歌劇院」是國家大劇院最雄偉的建物,是大型歌劇和舞劇的表演場地,
以金色作為建築主色,池座和樓座的觀眾廳約有2079的座位,
品字型的舞台設有主舞台、右側台、左側台和後舞台

相當有歷史年代的鋼琴

裡面的穹頂由數萬塊的巴西紅木構成,是中國跨度最大的穹頂,
無限變化的設計感讓人嘆為觀止。

電梯的運作採節能方式
當人一走上去的時候才會加快電梯運作的速度



江澤民稱它為


館內的西餐廳


國家大劇院2010歌劇節從4月15日至7月3日登場,共有12齣歌劇、47場演出,都堪稱大手筆製作。
其中包括威爾弟的名作「茶花女」、「弄臣」,比才的「卡門」,董尼采弟的「愛情靈藥」,普契尼的「賈尼‧斯基基」,柴可夫斯基的「奧涅金」。另外還有大陸作家的「西施」、「青春之歌」等。

可供休憩的咖啡簡餐區

書店及紀念品店




殼體周圍是面積達3.55萬平方米的人工湖及由大片綠植組成的文化休閒廣場,不僅美化了大劇院外部景觀,也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理念。
地址:
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
截至2007年底
中國共有39項自然與文化遺產
在世界僅次於義大利41項 . 西班牙40項
而北京就擁有了6項遺產
我們這次的行程就參觀了五項


天壇
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最初實行天地合祀,叫做天地壇
清代基本沿襲明制,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。目前的主體建築除祈年門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築外,其餘都是清代建造的。

北京常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禁止標示

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,
明嘉靖九年(公元1530年)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,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,並改名為“天壇”。

天壇被兩重壇牆分隔成內壇和外壇,形似「回」字。兩重壇牆的南側轉角皆為直角,北側轉角皆為圓弧形,象徵著「天圓地方」,俗稱「天地牆」


站在這個地方說話會有回音的效果
據說大殿的人可以聽的到


天壇佔地約273萬平方米,是故宮面積的四倍。
作為中國規模最大、倫理等級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築群,
它的布局嚴謹,建築結構獨特,裝飾瑰麗,巧妙地運用了力學、聲學和幾何學等原理,
具有較高的歷史、科學和文化價值,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。


回音牆

乾隆十七年(1752年)重修後為鎏金寶頂單檐攢尖頂建築,用藍色琉璃瓦鋪設屋頂,象徵青天。
大殿直徑15.6米,高19.02米,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撐起巨大的殿頂,
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,構造精巧。

殿正中有漢白玉雕花的圓形石座,供奉「皇天上帝」牌位,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




三百年的古樹


北京市民常會聚集演奏唱歌
好不悠閒

綠草如茵
很乾淨沒有人亂丟垃圾


據說中間這條路氣場特別強
我們也不放過可以補氣的機會


天壇的主體建築是祈年殿,每年皇帝都在這裏舉行祭天儀式,祈禱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。祈年殿呈圓形,直徑32米,高38米,是三重檐亭式圓殿,寶頂鎏金,碧藍琉璃瓦蓋頂;殿內九龍藻井極其精致,富麗堂皇,光彩奪目。大殿結構十分獨特,不用大梁和長檁,檐頂以柱和枋桷承重,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.2米,代表一年中的四季,外圍兩排各有12根柱子,分別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時辰。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層漢白玉石臺上,使大殿產生出高聳雲端的巍峨氣勢。



證明天壇是世界遺產的證書
全站熱搜